新闻中心

HUD产业研究:装配量大幅增长,2025冲击500万台

发布时间:2025-08-19 浏览数:60

佐思汽研发布《2025年中国乘用车HUD产业研究报告》,梳理HUD搭载情况、HUD产业链上中下游厂商动态,并将各厂商HUD产品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对未来HUD产业技术趋势、市场规模进行预测分析。本篇文章摘取报告中3个亮点内容进行解读。


01

HUD装配量大幅增长,2025年装配量冲击500万台


2024年全年,HUD装配量达355万台,同比增长63.0%,装配率达到15.5%,同比扩大5.2个百分点。2025年1-4月,HUD装配量接近110万台,同比增长27.6%。


分HUD产品类型来看,C-HUD已经逐渐退出前装市场,AR-HUD市占比不断提升,2024年,AR-HUD占比提升至26.0%,同比增加15.4个百分点。


2022年-2025年4月,中国乘用车HUD分产品类型占比

来源:佐思汽研《2025年中国乘用车HUD产业研究报告》


具体到AR-HUD品类来看,2024年全年,AR-HUD装配量突破90万台,同比大幅增长300.7%;2025年1-4月,AR-HUD装配量接近25万台,预计2025年全年AR-HUD装配量将突破100万台。


2022-2025年4月,中国乘用车AR-HUD装配量及装配率

来源:佐思汽研《2025年中国乘用车HUD产业研究报告》


2025年1-4月,在AR-HUD装配价格区间分布上,15-20万元为占比最高区间,占比超过25%。在该区间内,有深蓝S07、深蓝L07、极氪X等AR-HUD装配率100%的车型。


2025年1-4月,在AR-HUD装配量品牌排名中,深蓝汽车以5.6万辆排名第一,市占比达22.8%,该品牌旗下多款车型AR-HUD装配率为100%。


来源:佐思汽研《2025年中国乘用车HUD产业研究报告》


02

小鹏 × 华为联手打造AR-HUD新体验,AR构图引擎算法是关键


2025年6月,小鹏华为联合发布“追光全景抬头显示”,该产品采用来自华为的自研车规级成像模组和AR构图引擎,小鹏汽车负责全场景AR-HUD应用、人因体验HMI(人机界面模块)布局和整车数据提供。


小鹏、华为联合打造追光全景抬头显示

来源:小鹏汽车


小鹏追光全景抬头显示主要提升点在于:


  1. 87英寸更大显示画幅、1800:1画面对比度及15000尼特亮度,确保HUD显示的内容在任何环境下均清晰可见。

  2. 10m的投影距离,超过人眼7.5 米左右的远近景感知切换距离,驾驶员在观看 HUD 信息时无需频繁调整眼部焦距,叠加畸变矫正算法让畸变率控制在1%以内,有效避免驾驶员眼睛疲劳、头晕的问题。

  3. 应用小鹏3D OCC技术,车辆能够精准且实时感知真实道路,包括道路坡度、周边环境等信息,叠加小鹏、华为AR引擎预测算法,让光毯与路面完美贴合。


华为除了提供其LCoS光机外,另一重要助力在于其AR引擎产品,在华为AR引擎赋能下,小鹏追光全景抬头显示可实现抑制超过80%的因车架抖动引起的虚像与实景不贴合问题,此外还提供有坡度补偿算法以及时延补偿算法。


华为AR引擎

图片来源:华为


一个好的AR引擎可有效降低AR-HUD显示图像与实景不贴合、图像抖动、图像遮挡等问题给驾驶员带来的不适感。目前国内AR-HUD除软硬一体方案外,还有部分软硬解耦的方案。以AR构图引擎为例,国内较为成熟的方案有东软的AR For Car软件产品。


东软AR For Car产品能力

来源:东软集团


东软AR For Car实际上是一个座舱级的AR软件产品,具备座舱全视角AR构建能力,除HUD外,还支持仪表、中控、电子后视镜等显示屏的AR内容呈现。可打造包括智能驾驶、地图导航、社交娱乐、车辆信息等AR内容体验。


东软AR算法能力雷达图

来源:佐思汽研《2025年中国乘用车HUD产业研究报告》


东软AR For Car方案包含AR Studio设计者平台 、AR SDK开发者平台、AR实景仿真测试平台三个工具,其中:


  • AR Studio设计者平台,提供可视化AR场景编辑、快速生成AR应用程序、用户体验设计实时预览等内容,能有效提升AR应用开发效率,简化设计人员与开发人员合作模式

  • AR SDK开发者平台,实现软硬分离方案,且支持跨平台可灵活部署,可赋能主机厂实现AR应用自研,且能快速迭代用户体验

  • AR实景仿真测试平台,快速呈现AR设计效果,缩短车企开发周期


借助上述工具,主机厂可打造跨平台、且具备品牌统一调性的AR产品,并满足OTA快速迭代的需求。


03

小米YU7量产首发搭载P-HUD


2025年6月,小米YU 7发布,该车型为国内首款搭载P-HUD(小米称其为:天际屏)产品的量产车型。产品由TCL华星与华阳共同打造,其中TCL华星提供三块11.98英寸Mini LED屏幕,华阳集团提供P-HUD成像技术支持。


小米YU7 上采用的P-HUD相比传统HUD的主要优势在于:


  • 超宽画幅:1.1m 超宽全景显示,横跨整个中控台,覆盖从A柱到A柱的区域。

  • 抗强光影响:小米天际屏是将信息投射至前风挡下黑区,叠加高分辨率、亮度及对比度,其抗强光影响能力显著高于传统HUD产品。

  • 清晰显示:采用的Mini LED方案可有效提升产品亮度和对比度,YU7 的天际屏最大亮度1200 尼特,对比度理论上超过100000:1。此外,天际屏拥有108 PPD(每度视觉内像素),作为对比,传统中控大屏的PPD在70~90之间,PPD参数值越高,意味着显示画面效果更清晰。


P-HUD最早在宝马概念车型上搭载,宝马称其为“Panoramic HUD”,2025CES展上,宝马新一代智能座舱系统“全景iDrive”同样搭载了P-HUD产品,预计2026年在宝马车型上量产。


除上述TCL华星、华阳外,供应商端还有多家厂商推出有相似方案,包括大陆集团、京东方、泽景、怡利电子、哈曼、法雷奥、现代摩比斯等。


部分厂商P-HUD产品对比

来源:佐思汽研《2025年中国乘用车HUD产业研究报告

留言咨询

提交

信息提交后,将有专人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