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镜头景深指的是在摄影中,当镜头对准被摄主体对焦后,在最终成像画面中,该主体前后一段距离范围内的景物都能保持相对清晰可接受的成像质量,这个清晰的范围就是景深。简单来说,景深就是画面中清晰区域的前后纵深范围。
景深范围有深有浅:
浅景深:清晰范围很窄,只有焦点附近的物体清晰,背景和前景模糊,一般常用于突出主体、简化背景,如人像、微距、静物摄影。
深景深:清晰范围很广,从靠近相机的前景到很远的背景都相对清晰,一般在纪实拍照会用到。
通常,景深范围在焦点平面前方占约1/3,在焦点平面后方占约2/3,但这个比例会随着拍摄距离和光圈的变化而变化。
图片来源:网络
影响景深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光圈,焦距,摄影距离。
光圈影响:镜头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因此,开大光圈是获得背景虚化最常用的方法。当需要更多的前景和背景进入清晰范围时,需要缩小光圈。
图片来源:网络
焦距影响:焦距越长,景深越浅,长焦镜头更容易产生背景虚化效果,即使光圈不是特别大。焦距短时,景深深,广角镜头在相同光圈和拍摄距离下,能获得更大的清晰范围。
摄影距离影响:相机离被摄主体越近,景深越浅,微距摄影就是个例子,如果拍摄远处的风景,就可以整个画面都清晰。
除了主要的3个影响因素外,景深还受传感器尺寸影响,在相同光圈、相同构图、相同焦距条件下,传感器越大,景深越浅,虚化效果越明显。当传感器小时,如手机上的摄像头,难获得浅景深,因此手机人像模式需要算法虚化背景。
景深在摄影中根据需求场景不同,有不同的应用:
1. 当需要突出主体时,使用浅景深,模糊背景或前景,让主体从杂乱环境中凸显出来。
2. 可以通过浅景深虚化背景营造一种梦幻、浪漫、神秘的氛围。
3. 当需要交代整体环境,深景深清晰地展现主体所处的环境、空间关系和背景细节。
4. 通过变焦或改变光圈来改变景深,可以引导观众注意力在不同主体间转换。
与景深相关的一些概念:
焦平面:理论上完美对焦的那个平面。
前景深:焦平面前方的清晰范围。
后景深:焦平面后方的清晰范围。
弥散圆:当点光源没有在焦平面上成像时,在传感器上会形成一个模糊的小圆点。当这个圆点足够小,人眼仍觉得它是清晰的点,它就还在景深范围内。容许弥散圆直径是计算景深的基础之一。
通过理解和熟练运用光圈、焦距、拍摄距离以及考虑传感器尺寸这几大要素,可以控制画面中哪些部分是清晰的,哪些部分是模糊的。